孤独症与社交沟通障碍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首页    知识科普    孤独症与社交沟通障碍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经常遇到被误诊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其中与社交沟通障碍与孤独症相混淆的比较多。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模式的刻板重复。孤独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常表现出缺乏眼神接触、面部表情贫乏、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和表达情感,对社交互动缺乏兴趣,甚至逃避社交场合。此外,孤独症患者还可能有特定的兴趣和行为模式,如执着于某些物品或活动,重复进行某些动作等。

 

社交沟通障碍(social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disorder,简称SPCD)早期表现特别像ASD,但在医学上SPCD是独立疾病,与ASD是两回事,两者核心症状和社会适应大不相同,错当ASD诊断和干预真的不靠谱。但是,把SPCD错当ASD来折腾的医生或机构还真不少见,“张冠李戴”使SPCD孩子蒙不白之冤,家长受心理打击,也会为此花不少冤枉钱。

 

SPCD孩子最初也因语言发育迟缓,或是“语用学”混乱而就医。他们会表现社交困难、遭孤立、频繁发脾气、刻板行为、不当方式惹别人、答非所问、团体适应困难、学习困难等等。简单问及病史和发育史,再来个孤独症量表评定,被妥妥扣上ASD帽子是大概率事件。

 

 

 

 

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 本质差异

孤独症:是一种全面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多个方面,包括社交、沟通和行为模式。

社交沟通障碍:主要聚焦于社交使用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方面的困难,不涉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

2. 症状表现

孤独症:患者可能表现出全面的社交障碍,如缺乏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贫乏、语言交流困难等,同时伴有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和兴趣。

社交沟通障碍:主要症状集中在社交沟通方面,如难以适应不同语境的沟通方式、难以理解复杂语言含义等,但非言语能力相对较好,且刻板行为不如孤独症严重。

3. 社交意愿

孤独症:患者往往逃避社交,对社交互动缺乏兴趣,甚至表现出社交恐惧。

社交沟通障碍:患者通常有强烈的社交意愿,但由于沟通障碍而难以成功参与社交活动。

4. 感知觉与同理心

孤独症:患者可能在感知觉方面存在异常,如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或迟钝,同理心较弱。

社交沟通障碍:患者的感知觉大致正常,同理心也相对较好,能够感知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5. 后期发展

孤独症:患者在后期适应社会方面可能面临较大困难,需要长期的支持和干预。

社交沟通障碍:虽然患者在社交沟通方面存在困难,但后期适应社会能力基本正常,通过适当的干预和支持,可以显著改善其社交沟通能力。

 

 

 

 

 

 

 

 

 

孤独症与社交沟通障碍虽然都涉及社交和沟通方面的困难,但两者在本质、症状表现、社交意愿、感知觉与同理心以及后期发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识别和理解这两种状况,从而为受影响的个体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支持和干预。

 

如果您身边的孩子存在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以便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个体提供温暖和支持。

 
 
 
 
 
 

 

 

 

 

 

2024-07-3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