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与五大行为特征——


ALL FOR YOU

一间普通的房间,摆放着很多玩具,一个孩子坐在角落里什么也不玩,只是对着自己的鞋带拽来拽去,喊他也没有回应......
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人会说孩子可能在自己玩,也有人会说这个孩子看起来有点孤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孤独症儿童的表现。
所谓孤独症,其实就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它影响着儿童的社交、沟通(语言)以及兴趣行为等各个方面。
但其实很少有家长知道,有些看似是孤独症的行为,未必是孤独症。
哪些表现易与自闭症混淆
1.语言障碍与社交障碍
怎么判断孤独症引起的语言障碍和语言病理学中的语言障碍呢?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孩子的表达是否存在受限、重复的行为,因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常被该行为引起的非言语交流代替。
简单来说就是,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总是在不断循环,没有新的东西,而一般意义上的语言障碍儿童有非常强烈的沟通和交流欲望,他们总能有新的东西产生。
但因为语言障碍与社交障碍导致部分儿童无法正常说话,再加上这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异常,所以往往就被错误认为是自闭症或自闭倾向。

2.刻板运动障碍
运动的刻板性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特征之一,也是孤独症的表现形式之一。
但是,刻板运动障碍却指的是另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即抽动症,主要表现为儿童出现各种重复性动作,比如快速眨眼睛、耸肩、抖手等等。
尽管孩子的刻板行为很多,但行为发生的位置却不明确;相反,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则主要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固定行为,即便父母干扰也不会发生改变。
3.不伴有孤独症的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是由智力缺陷所致,而孤独症儿童则更为复杂,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发展方面: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智商成正比,即智力落后,各方面能力一同落后;孤独症儿童虽然也伴有全面的发育迟缓现象,但各方面的发育并不平衡,比如有的孤独症儿童生活不能自理,但某一方面的能力很突出。
社交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可以与人交往,对人有兴趣;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极弱,其社交技巧和社交主动性远低于智力障碍儿童。
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发育障碍。
尽管孤独症与多动症的表现很多相似,但二者的“多动行为”存在很多不一样的方面,比如:
(1)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毫无顾忌,我行我素,从不考虑环境和场合的规则,也不理解别人的情绪变化;
(2)多动症儿童则主要表现在过多的活动、冲动的行为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这三方面,关键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别人的情绪。当父母、老师要求他们停止该行为的时候有主动终止的能力——尽管这种终止只能维持较短时间。

5.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是以儿童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室外活动等人流众多的环境)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这类儿童拥有正常的语言能力,只是在某些特定场合“拒绝”说话;相反,孤独症儿童大多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能力,而且也无法区分特定场合和一般场合所需要的交流能力。
婴幼儿早期自闭症表现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岁以内的婴儿也有社会交往行为。自闭症的早期表现或称早期征象,往往不是异常行为的出现,而是正常发展行为(早期社交行为)的缺失。父母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正常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行为和能力,这些标志性的能力也可称为“成长里程碑”。
如果能力落后太大或能力出现后又倒退,就预示着发育迟缓或异常。具体可参照以下几点:
3个月宝宝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逗引时不发音或者不会笑;
6个月宝宝发音少,不会笑出声,眼睛很少注视人;
8个月宝宝听到声音无应答,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12个月宝宝没有咿呀学语,呼唤名字无反应,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没有动作手势,语言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
18个月宝宝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与人无目光对视;
2岁宝宝无意义的语言,不能说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
2.5岁宝宝兴趣单一,课本不会说两到三个字的短语,不会示意大小便;
3岁宝宝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说自己的名字等。


自闭症早期五大行为特征
1. 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 不(少)应:表现为对叫名反应不敏感,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引起的注意较差;
3.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4. 不(少)语:存在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多数自闭症患儿语言出现延迟;
5. 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自闭症会让孩子行为异常,容易受到歧视,难以融入集体和社会。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行为表现,一定不要盲目等待,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寻找病因,进行专业的评估,积极的干预,避免延误病情。

早诊断早治疗!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需要强调的是,有没有社会性本能,这是我们识别孤独症的一个重要指标。
虽然孤独症是难以完全治疗的,但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很多社交功能,提高认知表现、语言能力、适应行为,还能建立儿童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为他们适应社会能力奠定基础。
康复训练是目前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关键手段,也是核心内容,没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
家长请注意!
一旦怀疑孩子为自闭症,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不断地往返各家医疗机构寻求确诊,而是立即进入干预程序,可以一边干预,一边追踪。

